



我又想起前天上午在打坐的时候,我躺在大地上,文殊菩萨示现为一个几个月的不穿衣服的小娃娃,平行于地面飞着,下来亲我的嘴,亲了一下又立刻飞上去了……
在破什么呢?破我们的情执吧。真正的解脱者,对于一切万物万事,对于一切人,都是那种若即若离的状态,说是「即」吧,又在「离」——马上就离开了;说是「离」吧,一会儿可能又「即」了。不住「即」也不住「离」——若即若离……
真正的解脱者,就是这样地存在着……
僧赞僧,佛法兴。
释迦牟尼佛一直赞赏弟子们讲法……
教育的目的,不是独赏自己,而是点燃光明……
——醍醐老师
修广义的、普通的「净土法门」,就是说,我要成为这个佛国的一员,这就算圆满了(我只要能去到佛国,我就圆满了;移民,那就是圆满了)。
但我们「阿弥陀法门」的宗旨什么呢?人人都成为跟阿弥陀佛的法身、报身、化身一模一样的阿弥陀佛,要有这样的野心去修这个法门!《华严经》反复讲,我们修好了,到任何一个佛国都能去当教主。
你到极乐世界当教主去,这叫「阿弥陀法门」,所以要求是非常高的,是吧?
佛言:“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乃至一时礼拜供养,是二人福,正等无异,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。无尽意,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。”
无上清凉正觉身,
低调慈悲恒隐忍。
守静二字常铭记,
光明彻照遍佛恩。
——醍醐随笔
而我们学院的宗旨,本来是想把释迦佛的经典(或者再加律部),挑着要点都讲一遍,这是学院的宗旨。后来深入禅定,发现禅定的重要性,我们的公众号也改名字叫「醍醐禅院」了。
也就是说,一方面持续地要学习经、律,另一方面加大禅定的力度,两条腿走路,要并行。因为禅定是直接看实相,但是你只修禅定、不学经也不行,为什么?因为「经」和「律」是很多修习禅定的高手们的经验,如果你只靠个人修禅定,你才有多点儿经验呢?很多的经、律给我们很多的提示,学一些经、律,开开智慧再上座,又有新的体验……是不一样的。
所以,「学法」和「禅定」,我们是永远不会丢弃的。

然后我问观世音菩萨,我说:很多众生都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您怎么看?
观世音菩萨说:我不着急去极乐,我就是从极乐世界来的。
然后我问她:您平常念佛吗?她说:我念众生。
那么我又问:您最喜欢哪一类众生呢?观世音菩萨说:无分别的,都喜欢。
我问观世音菩萨:众生怎样才能去极乐世界?观世音菩萨说:向佛学习。
后来在下座前,又仔细体会地藏菩萨的发愿——他说:「众生不度尽,就誓不成佛」!那么后人把地藏菩萨的发愿又给他翻译成说: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!当时在定里想——这个地狱其实就是人心恶的一个体现,「地狱不空」的意思就是说:「人心的恶不去除」。地藏菩萨的发愿,其实他的本意就是:「人心的恶不根除,我就誓不成佛」,他是这个意思。
非常感恩伟大的地藏菩萨摩诃萨!
「普贤心咒」的密义就是:开始了,放下,入于隐……
入于完全的「隐」,了知「隐」的一切程度,就是入了一切三昧……
什么是隐?「隐」,就是从「相」中消失,不显现。
嗡…梭嘎呀…梭哈……
开始了,放下,入于隐……
还有人问:怎样治疗癌症?文殊菩萨说:不吃肉、不嗔(不嗔恨)。你不吃肉,也不嗔恨,就几乎不可能得癌症。
药师法门,我们先看一下字面的意思。「药师」‘药’其实是代表治疗和救度;‘师’是代表专家;‘药师’其实就是治疗救度的专家。
昨天我们也提到了,所有的佛都被尊称为是‘大医王’——医生当中的大王(所有佛都是大医王)。那么佛讲的所有法,都被认为是‘药’(法药),可以治疗众生身心的病苦。‘药师’两个字,其实就是从‘身’‘心‘两方面治疗救度众生的专家的意思。从‘身’‘心’两个方面治疗救度众生的专家,这就是药师。
那么,这个问题是: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学习佛经?
释迦佛就强调:配合禅修。
因为在《巴利三藏》里,总是提到释迦佛去静坐禅修了,或者刚从静坐禅修中起来(总是这样子)。释迦佛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静坐禅修或者讲法这两个地方了(几乎是这样子的)。
那我们要想正确地学习佛经,你不静坐禅修,只学文字表皮肯定是不行的。
所以我们与佛最近的时候,可能就是在禅定中的时候,我们能够契入到佛的真心,契入到佛的各个维度的不同的应化身,我们还能够直接心电感应一样的跟佛讲话……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地修习禅定。

就好像很多师兄讲,自己念哪个佛,就会在禅定中看到自己变成那个佛一样。我们也反复的强调,就是我们的「真心自性」(祂)就是个大空体,就像一张白纸一样,你起什么意念,反复重复那个意念,这个意念就形成了一种「相」(也就是说你念什么,就成什么的相)。我们念阿弥陀佛,我们就显阿弥陀佛的像;念地藏菩萨,你就显地藏菩萨的像……
那么,我们到底是什么呢?可以说我们什么都不是,但是又什么都是。你起什么意念,你就成什么相。所以一直念地藏菩萨,很多师兄可能就会看到自己变成地藏菩萨。
然后有个男师兄还想问一下:怎么样像佛菩萨一样行「苦行」?怎么样像佛菩萨一样无我无私地广利一切有情众生?
文殊菩萨说:见了真相,胜过一切苦行;见了真相,才能利益一切众生。
所以,其实释迦佛也倡导「念佛」的方法,虽然在原始佛教经典里没有提,但是我们一直念着「释迦佛心咒」打坐……他就说,这就叫「复制信息源」。他不是说「念佛」,就是这个信息的源头(它的发射点,或者叫发射台),你把信息「发射台」给复制了,所有信息都在你这里了……
如果有必要的话,大家还可以再复习一下:法藏师父是怎样修成阿弥陀佛的?——他在「六度」的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圆满……那么,我们自己是否圆满?
经常将锋芒多对着自己,看看自己哪儿不够圆满?外在如果看到一些不太理想的状况的时候,就观想这是佛菩萨来试炼我的,看我动不动心、看我的忍辱功夫或者禅定功夫好不好?——外在的「不理想」全是试炼……空下来就盯着自己的缺点去看,一直不断地去改,肯定越改我们的缺点就越少,就越来越少、越来越少……
可以帮我们【身心健康】【富贵如意】【圆满菩提】的药师佛......
——醍醐老师
那么联想到现在我们每个师兄修行的过程中,可能总是会遇到一些障缘,然后就会起烦恼,但是你真的不知道这个障缘可能恰恰就是贵人来成就你的。你要是看佛菩萨往昔无量劫的修行,真的,最提升他们的都是障道因缘(都是逆缘)。所以,所有的逆缘,其实是最好的增上缘,我们一定要善用啊!

《地藏十轮经》云:“安忍不动犹如大地,静虑深密犹如秘藏”。
愿我长行菩萨道,
对轮回不生厌烦心。
愿以禅定力长期调化众生,
以欢喜心使之行六度万行。
——释迦牟尼佛
我们做人做事,多想想,如果是“观世音菩萨”会怎么做……我们会做得更适人意……
“应以什么身得度,即现什么身”的背后,是“以众生心为心”
——醍醐老师
远离粗言、自害害彼、彼此俱害,修习善语,自利利人,人我兼利。弃国捐王,绝去财色。自行六波罗蜜,教人令行。无央数劫积功累德。随其生处,在意所欲,无量宝藏自然发应。
——《佛说无量寿经》
「布施摄,爱语摄,同事摄,利行摄。」
《普贤行愿品》中说:
菩萨若能随顺众生
则为随顺供养诸佛
若于众生尊重承事
则为尊重承事如来
若令众生生欢喜者
则令一切如来欢喜
美德就是不伤害
——文殊菩萨